开幕式现场
6月1日,“大脑花园 •第五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”暨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于线上线下同步开启。本届青艺周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、杭州市人民政府作为指导单位,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浙江省教育厅、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、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、中国美术学院、浙江音乐学院联合主办,以线上线下丰富的艺术展演活动,聚焦未来、聚焦青年,开启遍布杭城的文艺盛会。
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范庆瑜
中国文联副主席、浙江省文联主席、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
第五届青艺周线上在洞天CAACOSMOS、西湖天幕呈现,线下分布在浙江展览馆、西湖美术馆、浙江美术馆、湘湖博览馆(湘溪路1368号)、全山石艺术中心、艺创小镇共六大场馆呈现,总展出面积近7万平方米,2500余名应届毕业生(本科生1766人、硕士生688人、博士生97人)共展出3000余件作品,动员线上超过2000名青年艺术家、设计师、作家、学者参与,共同打造一场全城绽放、广泛跨界、青春洋溢的艺术盛宴,也是以城市节日方式进行的一场全民社会美育!
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
学生代表、跨媒体学院博士生 Halina Troshyna(布兰奇)
这个六一,邀请大家来杭州看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!
开幕式时装走秀
以艺术感召青年,自我迭代的青艺周
国美的毕业季一直在自我迭代。
自2010年起,中国美术学院首创对全体杭州市民开放的毕业季,并在2019年在学校毕业季的基础上整合升级为“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”,开启遍布杭州的城市嘉年华。青艺周让毕业季走出校园,让艺术与人民共情,大学与城市共融,教学成果与社会共享,打造“没有围墙的学院”,是这座院校一直以来的初心和愿景。
展览现场
2019年第一届“青春·观·世界”英文是Inter-World-View,既是交互的世界观,又是一种年轻人希望interview the world,展现“与世界谈谈”的姿态。2020年第二届“共同生活”,是对疫情下人类重新思考生活方式的回应,探讨在新冠疫情和漫长的隔离中,人类对共同生活的渴望和如何重新获得共同生活能力的思考——“无尽的远方,无数的人们,都与我有关”(鲁迅)。2021年第三届青艺周的主题“现在史”是对“共同生活”的再次思考,“万物互联,众生孤独”,我们共同经历着全球疫症中的迷失与危机,也共同面对着数字时代生命伦理的新命题、新挑战。2022年“青艺周”的主题为“生活力”,呼吁广大年轻的艺术家、设计师们,全身心地投入此刻的生活现场,用艺术的创造力与人性的善意捍卫生命的积极与坚韧、开放与通达,并转化出“向上向前的生活”之动力。
展览现场
本届青艺周主题为“大脑花园”。花园曾寄托了人类对于纯真年代的美好憧憬,无论是伊甸园、桃花源还是牧歌式的阿卡迪亚(Arcadia),无论是理想国、乌托邦还是马可波罗笔下忽必烈汗的“仙都”(Xanadu),在形形色色的梦想之地,处处鲜花盛开,一切顺服于秩序,没有纷争,没有苦难,万物和谐共处,人们自由欢乐。毫无疑问,学院也是一座花园。艺术学院中的学习并不是花园里无忧无虑的漫游嬉戏,而是与自然一道劳作、与美一起生长。
展览现场
在人脑和机脑相互模拟、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彼此竞争的时代,艺术已经成为了一座“大脑花园”:小径分岔、错综复杂,无穷算力、无限生发……在后疫情时代,在AIGC过度生产的乱流中,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耕耘好自己的“大脑花园”,召唤出一切的春天,让青春的花朵茁壮成长,让艺术的创造力尽情绽放。花园中流连的时光快乐而欢欣,艺术的劳作、现实的生活却是道阻且长。每一次青艺周,国美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满城绽放,期冀艺术的创作能够扎根现实、感悟人间、反哺社会。相信我们已经在疫情时代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好了准备。
展览现场
以混合现实展演,开启虚拟与现实的际会
“大脑花园”·2023第五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开幕式在6月1日晚上19:28在武林广场上演,同时在各平台进行线上直播(中国美术学院官方视频号、中国美术学院官方抖音为直播主平台)。
展览现场
2023年ChatGPT席卷人类世界,AI掀起新一轮技术浪潮。
随着脑机技术融合,虚拟与真实边界逐渐模糊,开幕式以AIGC影片《Oddinary》开幕,预示着人类已经站在了智能文明新纪元的路口。混合现实开幕式《AI花园》,带领人们进入到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与技术交织的未来、美梦与理想润物无声的蔓延;这是一场意识的奥德赛,于无限悖论中漫游,在现实与虚拟的纠缠中追问真实与幻觉之间的界限,在现实与虚拟中翻看《梦的拓扑学》,探寻由我们作为真正的造物主构建的虚拟世界。